猫抓病,亦被称为猫抓热或良性淋巴网织细胞增多症,系由汉赛巴尔通体(Bartonellahenselae)所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病。该病原体常经由猫的抓伤、咬伤或亲密接触途径传播给人类,但需注意的是,它并不会在人群中直接传播。对于猫抓病的成因、临床表现以及超声影像特征进行深入理解,显得尤为关键,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该病的及时诊断与有效治疗。
一、病因
猫抓病的病原体汉赛巴尔通体,主要寄生于猫的口腔和咽喉部位。这种病原体可以通过跳蚤在猫群之间进行传播。当人类被猫抓伤或咬伤,又或是与携带病原体的猫有密切接触时,细菌可能通过伤口进入人体,从而引发感染。值得注意的是,免疫力较弱的人群,例如感冒患者、过敏患者、月经期女性以及妊娠期妇女等,他们更容易感染汉赛巴尔通体并因此发病。
二、临床表现
猫抓病的临床表现呈现出多样性,但局部皮损和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。病程通常持续至4个月,大多为自限性。
在局部症状方面,被猫抓伤后大约3至0天,伤口处会出现原发性皮肤损害,具体表现为红斑、丘疹、结节性红斑、环形红斑、疱疹、瘀斑以及脓疱等。这些皮损多出现在手、前臂、足、小腿以及颜面等部位,并且可能持续至3周。
此外,皮肤伤口愈合后的至2周内,引流区域的淋巴结会逐渐肿大。这些肿大的淋巴结常见于肘部、腋窝、腹股沟以及颈部等处,大小约为至8厘米,质地适中,边缘不规整,并伴有压痛。部分患者的淋巴结可能化脓并形成窦道或瘘管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淋巴结一般在2至4个月内会自行消退,少数情况可能会持续数月。
在全身症状方面,大约半数的患者会出现低热、头痛、寒战、全身乏力、厌食、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。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眼部症状,如结膜炎、脉络膜炎以及葡萄膜炎等。
严重并发症: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全身性损害,如肉芽肿性肝炎、肝脾肿大、神经炎以及脑膜脑炎等。这些症状虽然较为罕见,但一旦出现,患者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。
三、超声表现
猫抓病的超声检查主要集中在观察受累淋巴结的情况。这些淋巴结常位于颈部、耳后、肘部、腋下及腹股沟等区域。在超声图像上,我们可以看到单个或多个肿大的淋巴结,它们通常呈现椭圆形,且淋巴门结构清晰可见。淋巴结的皮质部分显示为低回声,而后方回声则可能有所增强,同时伴有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,这些信号通常呈现规则的形态。此外,周围的软组织回声大多保持正常,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周围软组织回声稍有增强的情况。
四、总结
猫抓病虽然多数情况下能够自愈,但仍需